【鱼类】鳜鲈鳢的4种常见病毒性病害

2024-06-27
鳜鱼、加州鲈、乌鳢(生鱼)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优质养殖鱼类,其养殖业发展迅速,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,养殖鱼类病害问题也日渐突出。长期以来,病毒病都是鳜鲈鳢等鲈形目鱼类养殖中的“第一杀手”。本文将逐一介绍鳜鲈鳢的4种常见病毒性病害,方便大家更加清楚认识相关病毒病。

一、细胞肿大病毒病  

图片

大口黑鲈肝肾肿大病症状

【病原】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(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,ISKNV)、真鲷虹彩病毒(RSIV)、条石鲷虹彩病毒(RBIV)、斜带石斑鱼虹彩病毒(OSGIV)等属于虹彩病毒科(Iridoviridae)细胞肿大病毒属(Megalocytivirus)。其中ISKNV是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的代表种,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,有囊膜,为双链线状DNA病毒。
【易感宿主】能感染多种淡水或海水养殖鱼类,如鳜鱼、大口黑鲈、乌鳢、斑马鱼、石斑鱼、大黄鱼等。
【流行特点】病毒潜伏期长,在25~34℃发生流行,最适流行水温为28~30℃。气候突变和气温升高、水环境恶化,是诱发此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因素。
【主要症状】ISKNV能感染脾、肾、肝、鳃、性腺、脑、心脏和消化道等组织器官。脾肾为其主要感染器官。感染ISKNV后的鳜鱼,病鱼表现为活力减弱,消化能力减弱,不能吞食饵料鱼或吞后整条鱼排出,腹部整体肿胀。头、眼睛、鳃盖和鳍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,鳃部粘液增多,贫血,呈灰白色,解剖后发现,肝肿大,呈灰白色,肾脏和脾脏肿大,糜烂充血,呈暗红色或紫黑色。感染后鳜鱼在712d内死亡率达100%。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变圆肿大现象,直径为平常的3-4倍,核萎缩,约为正常细胞直径1/3

二、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  

图片

花身、烂身

图片

脸部以及嘴部充血溃烂

图片

肝脏白斑

【病原】大口黑鲈虹彩病毒(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, LMBV)、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(LBUSV)、Santee-Cooper蛙病毒、裂唇鱼病毒(DFV)和孔雀鱼病毒(GV6)都为蛙病毒属为虹彩病毒科(Iridoviridae)蛙病毒属(Ranavirus)成员。鳜蛙虹彩病毒(MRV)一般认为是LMBV的变异株。

【易感宿主】主要感染大口黑鲈、鳜鱼、杂交鳢等淡水鱼。

【流行特点】一般在水温为25℃~32 ℃左右的夏季暴发,主要感染成鱼,通过水平途径进行传播,包括接触病原和食用带毒饵料,另外引发该病的病原蛙虹彩病毒可以在两栖类和禽类存活,水陆传播该病亦有可能。

【主要症状】

1. 感染LMBV的大口黑鲈一般浮于水面,大多没有肉眼可见的典型症状,剖检可见鱼鳔膨大,布满红色气腺,有时鱼鳔中有黄色或褐色蜡样分泌物,濒死鱼剖检,观察到肝脏局部苍白,脾脏鲜红色,肠系膜和靠近盲肠部位的脂肪有充血现象,有急性腹膜炎;

2. 感染LBUSV主要症状为体表皮肤和肌肉红肿溃烂,偶见肝脾组织肿大;

3. DFV引起的大口黑鲈溃疡病主要表现为体表大片溃烂,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,尾鳍、胸鳍和背鳍基部红肿溃烂,部分病鱼体色变黑,眼有白内障,或伴有心腔血块聚积,鳃动脉扩张淤血,鳃丝和肝脏发白,少数病鱼螺旋游动,肝、脾、肾肿大并伴有出血,未见鱼鳔异常。

感染MRV的鳜鱼体表症状不明显或者口腔周围、鳃盖、鳍条基部、尾柄处充血,有的病鱼眼球突出,部分鱼体由腹水,肠内充满黄色粘稠物;

三、鱼弹状病毒病   

图片

拖便、活力弱,头部发红,凸眼等

【病原】鳜鱼弹状病毒(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,SCRV)、大口黑鲈弹状病毒(MsRV)、黄鳝弹状病毒、杂交鳢(又称杂交生鱼)弹状病毒等,属水泡型病毒属,为线性负链单链RNA病毒,形态似棒状或子弹状。
【易感宿主】寄主广泛,鳜鱼、加州鲈、乌鳢、黄鳝等淡水鱼均能分离出该病原。
【流行特点】发生时间主要在4~5月、10~11月,水温在25~28℃最容易发病,通常发生在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时,主要危害苗种。染途径主要以水体为媒介、水平传播,亦可由亲鱼通过垂直传播给苗种。该病传播快、潜伏期短、死亡率高。
【主要症状】濒死主要症状是烂身、烂鳍、停止摄食,濒死鱼在水面漫游,严重者体色发黑。解剖可见鱼鳃有少量出血点、肝脏严重肿大、充血,肾脏肿大,胃肠内无食。

四、鱼神经坏死病毒病   

图片

病鱼脑组织病例特征示例(苏木精-伊红染色)

【病原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(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),隶属于野田村病毒科乙型野田村病毒属。分为4个病毒种:条纹鲹神经坏死病毒(SJNNV)、条纹星鲽神经坏死病毒(BFNNV)、红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(RGNNV)和虎斑东方神经坏死病毒(TPNNV)VNNV是一种细小RNA病毒,呈20 面体结构,无囊膜,大小为25 nm30 nm,病毒大小常因感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,是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。
【易感宿主】VNNV能感染多种鱼类,是一种严重危害多种海、淡水鱼类的病毒病。目前受感染的鱼类大多是海水鱼,如石斑鱼、红鳍多纪鲀、条斑星鲽、牙鲆和大菱鲆等;但国外也相继出现VNNV感染淡水鱼的报道,如罗非鱼、青鳉鱼、欧洲鳗鲡、中华鲶等;我国也陆续出现乌鳢、鳜鱼、大口鲈鱼等淡水鱼感染VNNV的病例。
【流行特点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主要流行鱼苗及鱼种阶段,主要流行于4月到9月水温相对高的季节。一般孵出后一周至三周开始发病,成鱼可带毒,但不发病。能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。
【主要症状】VNNV又称脑病和视网膜病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,严重者在一周内死亡率可达100%。感染VNNV的病鱼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游泳不协调、螺旋状游泳或急促游泳等神经性疾病症状,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神经组织细胞出现典型的空泡化。
病毒病的治疗,目前还没有特性药,一旦爆发,往往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,仅通过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认感染的病毒类型,可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进一步确诊,提前做好监测和预防工作,以减少经济损失。

华峰生物鱼类病害检测试剂盒,采用PCR-荧光探针法,特异性强,灵敏度高,可帮助筛选鱼苗/种、监测养殖环境,以帮助做出相应措施,从而减少损耗,降低损失。

图片

来源| 综合整理

若发现侵犯您版权的内容,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谢谢!



分享